让孩子成为孩子有多奢侈?

 新闻资讯     |      2023-11-20 13:02

  2023年,一档由素人家庭参与的亲子综艺《爸爸当家 第二季》在播出后悄然走红,在豆瓣斩获9.2的高分,微博热搜接连不断。观众群体,除了已为人父母者,还有大批前来“云养娃”的年轻朋友。

  乱用妈妈的口红涂了满嘴满脸也不会被骂,不小心把牛奶撒了一电脑也问题不大;怕黑的时候,爸爸会用小孩的思维方式耐心询问她缘由,然后通过编故事、做游戏的方式陪她克服恐惧……

  在况盛和三三看来,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逻辑的独立个体,所以他们坚持让孩子成为孩子,用尊重孩子天性的方式爱孩子。在这样的爱中成长起来的三喜,活泼天真,自信勇敢,在网友们眼中,“除了门牙,三喜什么都不缺”。

  从况盛和三三的育儿方式中,为人父母者看到松弛养娃的可能性;可爱的三喜,像小猫一样给已经长出“带壳”心脏的大人们一点柔软的慰藉。

  节目之外,借助网络,很多父母也为自己的孩子留下了一篇篇关于“人类幼崽”的成长记录。

  其实早在互联网并未普及的20世纪末,就有一位小说家新手妈妈,写下了一份关于小孩的“人类学报告”——《学飞的盟盟》。在后来的近30年间,这份观察式记录邀请无数个大人跟随那匹初入世间的“小兽”踏上结伴之旅,收获“毛茸茸”的治愈。

  她就是小说家朱天心,这匹“小兽”,就是被侯孝贤称为“大地之子”的谢海盟。

  许多人知道朱天心,大都是因为那部《击壤歌》,或是作家阿城赞誉朱家的那句“一门二代三作家”。

  她成长在一个传奇的文学世家,父母都是知名作家,姐姐朱天文作家身份之外,也是著名导演侯孝贤的“御用编剧”。她的伴侣,是被许知远称为“天下第一读书人”的作家、评论家唐诺。

  朱天心一家,左起分别是朱天衣、妈妈刘慕沙、爸爸朱西甯、朱天文、朱天心 符中原/摄

  《击壤歌》走红后,朱天心陆续出版多部作品,《学飞的盟盟》尤为特殊:在“作者——朱天心”一栏外,这本书新增了“绘者——谢海盟”。

  没有朋友圈的时代,朱天心用“写字儿”这一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在从心陪伴与如实观察中,调动起作为小说家最敏感的神经,记录下了她所看到的稚子的日常;谢海盟则不吝以惊人的天才般的笔触勾勒着自己眼中的世界。

  对于朱天心的记录,吴念真曾替盟盟“抱不平”:“出什么糗事全天下马上都知道”。所以自第一篇开始,朱天心每写完都会念一遍给盟盟听,并且问她:“我这样写你的事情可以吗?”

  对此,盟盟曾严肃地给过朱天心一个很宽松的下限:“你只要别写我大便的事情就都可以。”

  于朱天心而言,将盟盟的日常诉诸笔端的“心情很单纯,只觉自己甚为有幸得以亲自目睹一个人像一粒种子似的孕育发芽成长的过程”。

  面对一粒种子、一个孩子,任何形容都会显得拙朴,朱天心索性努力抽离掉自己理性所及的部分,忘掉盟盟是谁的孩子,像一个人类学者面对一个异质的部落族群所做的工作一样来观察、了解、接纳盟盟,反而言有尽、意无穷。

  在故事的留白中,你或许会哑然失笑、不禁拍手称好,又或是迫不及待想知道盟盟的小脑袋瓜里还有什么奇怪的想法,又会做出什么让人啼笑皆非的举动。

  她有时决定一整天当鸟,便择家中高处飞走,要不稳稳蹲在沙发扶手上栖息,双手撇在身后是羽翼,问她话,她执意地以某种鸟鸣声啁啾作答,认为我们理当懂得。更多时候,她和猫狗共坐一处,称兄道弟,交换着猫言狗语,看了令人心惊。

  盟盟的玩具玩了好些年,爸爸妈妈到底觉得有所亏欠,选一个她五岁生日的那天,应允她可自由选择一样她喜爱的玩具。盟盟走过芭比娃娃们(好险!),走过遥控汽车飞机前,走过电动玩具及卡带前……总算找到了她要的玩具,一包塑胶什锦小虫。

  盟盟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躲在角落抱着那本日记写写弄弄,终有一天,我忍不住做了侵犯她隐私的事,打开她忘了上锁的日记。泛着香气和浪漫花边的少女日记本中,绝少文字,每一页,仔细地画着她标示已灭绝的动物。

  有一年全家去日本看樱花,盟盟每晚必到三三姨住的旅馆三楼房间报到。窗子一推开,临窗那株盛开的樱花便好大一丛蹦进屋里,盟盟便安坐在窗台上,一朵一朵地吃樱花,一晚上要吃好些朵,全不理我们的劝阻。

  盟盟但凡只要听到她的死党猫们发出奇怪(玩弄猎物)的喵呜声,立即飞奔前往虎口抢下,把它护在手心暖一暖,等它恢复活动了再择一家新近车祸亡故的无主墙壁给放生,过了几个月见了面都还认得。“你看它脊椎有一道深橘色对不对?”盟盟指着那只蜥蜴告诉我。

  四岁的盟盟忽然要求我以后不要再吃饭了,问她为什么,盟盟说:“我不要你再长大,会变老,我要妈咪永远这样照顾我。”

  母女谈心,问盟盟,爸爸第一爱谁,盟盟非常坚持地回答是妈妈,问为什么,盟盟说:“因为妈妈先有的,我后来才有。”

  外公问盟盟怎么叫撒娇,盟盟回答:“就是两个大头碰在一起磨一磨,像要长角了。”

  寥寥数笔,却将平平无奇的小事讲得有声有色;举重若轻,在不经意间就能触动人心里最柔软的一方天地;这就是小说家、人类学观察者朱天心的魅力。而在盟盟的故事和涂鸦中,你能久违地感受到独属于孩子的最原始的生命力、童稚童趣的想象力和对日常万物的感知力。

  这可能是为人父母者在初次知晓孩子的存在时就萦绕在脑中挥之不去的问题。在“内卷”常态化的当下,我们更是殚精竭虑于一个育儿的标准答案。

  市面上有无数的教科书为我们科普形形的教育理念、提供各种问题情境下的科学方法,但触目所及没有一对父母是相同,没有任何子女是一样,因此没有一种现成的模式可供我们参考和借用。

  在《学飞的盟盟》成书的上世纪末的台湾,流行着“做父母的要尽其所能投资孩子教育”的风气,卷学习、卷技能、卷才艺……

  朱天心在书中的所记所叙,并未因隔着光阴而与我们产生疏离,恰恰相反,不满八岁的盟盟纯然一片的赤子之心在当下愈发如一面澄澈的镜子,映照出一个样本量为1的参——让孩子成为孩子。

  为了这个目标,朱天心和唐诺并不在他们的脑海中预设盟盟长大后的理想样子,而是在密不透风的竞争中给孩子卡出一块儿自由成长的空间。

  “找个有阳光雨水之处,松松土,除除草,埋下种子”,看它是株高可数丈的水杉还是美丽的牡丹,抑或一茎自在的小草,然后“保持关心、好奇、宽容和想办法欣赏”,任凭它自在长成它原该有的样子。

  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教养小孩的书,更多是一个母亲所记录的与孩子的相识一场。它为我们展现了另一重可能:你可以不一定要像大多数人那样教养小孩。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孩子。在被社会规训前,也曾为身边的一草一木、鸟兽虫鱼而雀跃欢喜。希望借由盟盟的眼睛,也能唤醒起大家内心中的那个对这世界热情又充满好奇的自己。